林伟
台湾于1905年7月设置烟草栽培区,开始鼓励、劝导农民种烟,但仍难以引起人们兴趣。次年,雇了福建平和县崎岭乡、永定县以及浙江松阳等县6名种烟指导员,分派到重要烟作区示范种烟并就近指导烟农,同时淘汰品质欠佳的品种,改种较优良的中国种品系,如福建永定种,平和崎岭种、浙江松阳种等;1908年再次从松阳及崎岭增雇7名种烟指导员,分别在宜兰、桃园、苗栗等区示范栽培并指导烟作。
1910年,在台南市作生意的福建平和人曾厚坤受邀至台湾南投承租1175余亩的田地,进行大面积的烟叶示范种植栽培。至此,平和崎岭种在台湾大规模示范栽培。曾厚坤的示范种烟第一年就超过预期,带来台湾烟作的一片美景。鉴于台湾本地也能种植优良的崎岭种,而且在制烟中也以该种烟叶使用量最大,台湾决定优先扩种该品种的烟叶,而暂停一向较为零星的松阳、永定种。
平和县人林曾华也被三井株式会社聘为指导员,负责向平和采购烟叶,指导台湾种植烟草事务。林曾华从平和招聘三十多人,连同当地烟叶、种子和原烟匠一起前往台湾,负责下乡村指导农民种植、采收、晒干,对台湾烟叶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。
到民国初年,台湾使用烟制品原料大部分仍是由福建、浙江、广东、江西等地提供,台湾的需求状况直接影响到烟草集散地厦门的行情。台南、台北地区的条丝烟原料大部分是使用龙岩、永定出产的烟叶。赤厚烟的原料主要是使用平和县崎岭、炉溪、大小峰、浦仔、井尾、甘棠的脚叶和田产、高标、阪仔、小溪等地烟叶,还有南雄、温州、桐山、枸州、瑞金、广丰等地的烟叶。麟烟和乌厚烟的原料使用的是长泰、四乡、高际、小溪、山格、阪仔和乌叶和松阳叶,驿前和广丰烟叶也被使用。漳州集散的烟草以台湾为第一出口地,日本的三井洋行直接深入到产地福建购入烟叶,而后转运到台湾。
1916年以后,台湾烟叶种植产业蓬勃发展,已达到自给自足。
来源:海峡烟草报
转自:东方烟草网